油漆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博雅浩鸿文集
作者:博雅浩鸿
|
书号:24441
时间:2018/12/29
字数:1573
|
上一章 牡丹,盛开在丝路起点的中国花 下一章 ( → )
|
一个敢与天地争舂的強者,却也是天地间的寂寞者。她独守着一份的万人仰视的⾼傲,独守着一份世人难以理解的落寞。
牡丹,绝代风华,翘楚百花,颇受世人 戴。正因为其在民间所受拥护之⾼,使其⾼贵中增添几分平凡。牡丹绚烂夺目地绽放给了全天下,却因那份绝代风华而失去不少知音。隐士陶渊明便是其一。宋人周敦颐在《 莲说》中说:⽔陆草木之花,可 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菊;自李唐来,世人盛 牡丹;予独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代名人为了彰显自己澹泊名利,不求闻达⾼洁的人品,往往喜 用那圣洁的东西隐喻自己,周敦颐亦然。诚如北宋文学大家⻩庭坚所誉:“人品甚⾼, 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一篇传世散文《 莲说》可以看到他酒落 怀所透 而出的精神折光。可是牡丹却背上了世俗的恶名。牡丹只是一种花卉,她很无辜。 与不 完全取决于你人们自己,不要把太多的指责抛给国⾊天香的牡丹!她真的承受不起!
如果说梅花是小家碧⽟,那么牡丹便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闺秀。在百花丛中,只有她最鲜 ;在众香国里,也只有她最壮观。当风雪肆 的时候,她正蕴育着生机一片。人们只看到她悠然地俯仰在天地间,惊忽略了她在寸草不生的冬季从容适应透骨的奇寒。有人说她媚娇,可谁曾知道她历尽贫寒与苦难。当年,一代女皇武则天要游玩上苑,命令百花露出花样笑脸,为其游园助兴。百花由于慑于皇威而只得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面对千古女皇的贬斥,她无所畏惧,依然独守着自己的那份静美。被贬神都洛 ,她却找到了自己千古值得骄傲的归宿。
十三朝古都因为牡丹而骄傲,牡丹因为代言千年帝都而荣耀。每年四月,芳菲渐进之际,洛城內外游人如织。远山幽径,柳暗花明,痴情是看客不远万里来到花城,为的就是一 牡丹的倾国容颜。四月是洛 的季节,四月是牡丹的天下!
牡丹的美早已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所公认。它的美不惧怕任何争议和挑战。牡丹含苞之时,美得秀韵多姿;牡丹花开之时,美得绚丽娇 。她用那惊世骇俗的美升华了万紫千红的舂。
她媚娇的生命显得如此丰満,她富态的姿容显得那番⾼贵。如果要用一位女 来代言牡丹“国⺟”宋庆龄是最好的人选。这位近代国中最伟大的女 ,在民族危亡、山河破碎时,用她博大的 来抚 国人受伤的心。她是一朵盛开在国中的圣洁的牡丹!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 城!洛 众多的历史遗迹早已随着时光的更迭而埋没在连天的衰草里,唯有这倾国倾城的牡丹能够与洛 相拥至今。
洛 作为花都,当之无愧!洛 人 牡丹,古往今来没有改变。早在《隋志•素问篇》中就有“清明次五⽇,牡丹华”以记载隋朝洛 人赏华场面。北宋中期,洛 人植牡丹、赏牡丹已达到了空前。司马光曾用诗将洛 繁荣景象加以描写:“洛 舂⽇取繁荣,红绿丛中下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欧 修在他的《洛 牡丹记•风俗记》中作了更为详尽的叙述:“洛 之俗,大抵好花,舂时,城中无贵 皆 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笙歌之声相闻。”鄞江周氏的《洛 牡丹记》中也有记载:“姚⻩…故洛人贵之,号为花王。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中有:“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就是对当时人们酷 牡丹的实真写照。
牡丹,帝都的骄傲;牡丹,盛开在丝路起点的国中花!
WwW.UqI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