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18岁者請勿進入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删节免费阅读 |
![]() |
|
油漆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作者:双面人 | 书号:26272 时间:2020/4/22 字数:22575 |
上一章 第058章第059章 下一章 ( → ) | |
不觉炎夏已过,凉秋忽至,九月正是蟹肥之际。下面孝敬了几篓子极肥的大螃蟹,贾敏和林如海都![]() 园中花菊开得正好,更兼秋⾊醉人,贾敏抚掌称是,立时便下了帖子。 因林慧林智姐弟二人年幼,各家夫人来时,回帖子时,都带了自家与之年纪相仿的男女孩子,最小者比林智大一岁,最大者不过七岁,约共五六个人。 黛⽟最喜热闹,又于吃食上十分挑剔,她脾胃弱,不宜油腻,吃得自然留心,见贾敏正想着如何设宴时,忍不住提醒贾敏道:“那些东西,大家有 ![]() ![]() 黛⽟平常随着贾敏赴宴时,最不喜席面上皆非自己所喜之物。 贾敏想了想,道:“这倒是个好法子。” 正说着,忽然知府刘瑛的太太又打发人来致歉,说先前回帖本 ![]() 贾敏思忖片刻,刘太太的娘家姓杨,其兄杨旭颇有权势,是京城里的三品武官,既是其女,想来是从京城来的,笑道:“有什么要紧?还特特叫你们过来告诉我?难道我们家请客,竟不多预备一些子?” 刘家婆子听了,也笑了,告辞回去禀告刘太太不提。 到了正⽇,各家女眷来时,吃茶厮见叙说家常,贾敏果然见到刘太太⾝边除了女儿刘芳外,又带来的一个女孩子,想是其兄之女,然大家都不认得。 这女孩子十岁上下的年纪,生得眉目如画,⾐着和扬州略有不同,依旧是京城里的打扮,锦绣华裳,珠翠钗环,光彩夺目,向各人见礼时,亦是一口长安官话,⾝前⾝后有七八个丫头服侍,⾜见出⾝不凡。 众人心中忖度此女来历,只听刘瑛笑道:“这是我娘家內侄女,名唤茹儿。” 贾敏招手叫到跟前,拉着杨茹的手,细细打量一回,称赞道:“好齐整女孩子,亏得你带来,不然咱们倒错过了。”说话之间,早有下人打点了表礼送上,金⽟戒指各一个,香珠一串,其余人等,也有两样礼物。 因没和大人坐在一处,和黛⽟一起的几个姐妹,远远地站在旁边,悄声问刘芳道:“你这表姐过来,怎么这样打扮?既然出门,你们家太太没有给你表姐准备新⾐裳首饰?”说话的两个女孩子心中不屑,俗话说⼊乡随俗,来了他们这里,竟还穿着京城的⾐裳,难道京城的花样比他们这里的新鲜?实不知扬州奢华,京城里许多都是她们穿过的。 刘芳苦笑道:“昨儿才来,哪里有工夫做⾐裳?偏听说我们来,也要跟着来。”从长安城出来,天子脚下的人心里自觉⾼人一等的不是没有,她这位表姐便是其中之一。 因有人疑惑道:“怎地来得如此突然?可还有其他亲戚来?” 刘芳亦对此事十分不解,千里迢迢的,按理说,杨茹⽗⺟俱在,没有忽然来他们家住的道理,刘芳长到今年七岁,她⽗亲做了多年的扬州知府,她⺟亲都没有回过京城,她也没有见过外祖⽗⺟和舅⽗⺟,不想忽然就送了杨茹过来暂住。 正思量,忽听贾敏道:“⽟儿,带你杨家姐姐一同去顽。” 每逢家中宴客,所来往的男女孩子常在一处顽耍,他们长相处,难免就不喜别人 ![]() 杨茹年纪最大,端庄矜持,静静地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贾敏远远看了一眼,转头看向刘太太,眼波微微一闪,又想到先前拉着杨茹说话时十分伶俐,心中似是想到了什么。外面来回说已在园中设宴,贾敏方请众人移步到园中,临⽔赏花,分外清静,⼊席时,各人跟前设案,案上摆着各式攒盒,装的都是她们 ![]() 众人见了,面上 ![]() ![]() ![]() 黛⽟已经五岁了,虚岁六年,贾敏意 ![]() ![]() 众人听完,看了黛⽟一眼,忙夸赞不已。 贾敏对刘太太道:“不知杨姑娘 ![]() 刘太太犹未言语,杨茹已是盈盈站起,拜谢道:“林太太想得周全之至,这些都是我 ![]() 贾敏笑道:“ ![]() ![]() 说完,叫人送上才蒸好的螃蟹,预备姜丝醋,又嘱咐黛⽟刘芳等人道:“别的吃食还罢了,不怕你们吃,只是螃蟹不许吃多了,仔细闹得肚子痛。” 黛⽟答应不提,吃螃蟹时,果然只吃了一点夹子⾁,也只给林智吃了一点儿。 林智吵着还要吃,黛⽟叫 ![]() 林智望着 ![]() ![]() 黛⽟嫣然一笑,众人都是忍俊不 ![]() 杨茹仔细打量着黛⽟姐弟二人,见黛⽟年貌虽小,言谈举止却是不俗,⾝体面庞虽有怯弱不胜之态,却天生一段风流气度,又见林智生得米分雕⽟琢,行动间总是揪着黛⽟的⾐袖,不难看出姐弟二人情分深厚非常。 杨茹看罢,笑意盈盈地朝黛⽟道:“妹妹 ![]() 黛⽟已哄好了林智,正吩咐人准备用花菊叶子、桂花蕊儿熏的绿⾖面子来洗手,听了这话,回头看她,微笑道:“姐姐谬赞了,我既为长姐,自然该疼弟弟些。想必姐姐在家中亦是兄友弟恭,姐弟相护,叫人羡慕非常。” 杨茹拿着手帕掩口,笑道:“听妹妹这张嘴,真真让人 ![]() 刘芳抿了抿嘴,犹未言语,便听旁人 ![]() 杨茹涩羞一笑,腮边晕红如同天边霞⾊,气度却依然矜持得很,道:“我不常出门,知道的不多,不知道妹妹们想知道什么?” 刘芳道:“说些京城景儿给众位姐妹兄弟听听,我也想知道呢。” 杨茹听了,便依言而语,或是谁家园子奇巧,或是谁家出了贵人,或是又有谁家出了稀罕事儿,她语音媚柔,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如击⽟磬。 众人自恃扬州繁华,到底京城是天子脚下,不免听住了。 杨茹笑看黛⽟道:“我初次来扬州,不知此地有何景⾊,明儿若是妹妹闲了,咱们约好了一起出门游玩可好?到时,我请姑妈给妹妹下帖子。” 黛⽟道:“本不应辞姐姐之意,偏生我还要上学,五⽇才歇息一⽇,又要照料弟弟,竟是不能尽地主之谊,只好烦劳刘姐姐了。” 杨茹挑了挑眉,诧异道:“妹妹如今就上学了?” 刘芳若不是得到⺟亲嘱咐,她也不想理会这位来自京城眼⾼于顶的表姐,道:“这有什么奇怪?咱们这些人家,哪家的姑娘不是四五岁就上学的?难道姐姐不是?林妹妹已经上半年学了,四书早学完了,现今正在学五经呢。” 杨茹听了,不 ![]() ![]() 黛⽟淡淡一笑,道:“姐姐过誉了,姐姐问问其他的姐妹,学的比我还多呢。” 杨茹看向众人,众人都是一笑,并不言语。黛⽟话里话外抬举他们,但是他们都有自知之明,除了两个哥儿外,其他人学的并非四书五经,也不是谁家都像林家这样,请中过进士做过官儿的先生教导女儿。 杨茹听到这里,亦不好多问了。 这边姊妹兄弟指着花儿说这个好,那个俏,贾敏那边却有人问杨姑娘何以独自来南。 刘太太看了贾敏一眼,只觉得娘家之意难以启齿,想了再想,方笑道:“哪里有什么要紧事,只是慕咱们扬州风景好,故来瞧瞧,再者,也想拜见我这个做姑妈的。我娘家⺟亲兄嫂都疼她,可巧有一门亲戚来金陵省亲,就带了她过来。” 杨家和荣国府、宁国府颇有来往,杨太太自然见过林睿,如何不对之満意非常?不独她如此想,别家亦看中了林睿,原想请贾⺟撮合,偏生贾⺟素知女儿女婿 ![]() 刘太太暗暗苦笑,傍晚从林家回来,便对刘瑛抱怨道:“也不知道娘家是怎么想的,他们在京城托贾家老太太都不得的事情,托我有什么用?叫我怎么说?今儿赴宴,我还没开口呢,林太太就说等睿哥儿十五岁后方议亲,把我臊得脸都没处蔵。” 刘瑛倒觉得林睿是乘龙快婿,可惜非他们家所能⾼攀的,內兄官职虽不比林如海低,可惜一文一武,林家到林睿已是第六代了,又是要从科甲出⾝的,而杨旭却是武将。 刘太太抱怨完,又是一肚子委屈,道:“不声不响地就送茹儿过来,叫我怎么做?” 刘瑛笑道:“你别恼,该怎么着就怎么着,难道人家不肯,咱们非要強求不成?横竖家里不缺茹儿一人的⾐食,咱们好生待她,等事情没了着落,她又耽搁不起的时候,自然就回京城了。只是,你办不成此事,岳家可会恼了你?” 刘太太道:“本就和娘家不睦,此事办不成,如何不恼?” 刘瑛道:“难道牛不喝⽔強按头?岳⺟ ![]() 原来刘太太和刘瑛乃是两家老⽗酒后戏言,定了娃娃亲,偏生刘瑛之⽗早死,刘瑛年纪尚小,刘家渐败,两家没有正经过礼,而杨家却蒸蒸⽇上,刘家本不敢⾼攀,也不再提此事。不想杨⽗却是重情重义的人物,仍将 ![]() ![]() ![]() ![]() 刘瑛 ![]() ![]() ![]() 刘太太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自从⽗亲去世后,⺟亲行事越发左了,保不住就怨咱们不尽心,我是做女儿,也还罢了,只是怕耽误了老爷的前程。” 杨旭在京城也是⾝居要职,何况和贾家来往亲密,难保不会如此。 刘瑛洒脫一笑,道:“夫人不必担忧,在京城里,谁能一手遮天?再说,自从林大人做了巡盐御史,咱们两家 ![]() 刘太太沉 ![]() 他们夫妇论事,贾敏亦在和林如海说起,道:“席间各家都问起睿儿年纪,又问定亲了没有,瞧着,睿儿的亲事竟是早早定下才是。”杨茹初到,颇有几分拘谨,但园中赏花过后,已认得各人了,便是长袖善舞,十分伶俐,不过贾敏在林家生活的⽇子比在贾家长久,受林家熏陶,喜好读书人的清⾼,却不大喜 ![]() 林如海拿着小剪刀剪去烛花,卧室內瞬间亮堂了许多,转头笑道:“急什么?咱们家的长媳总要挑个恰当的,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等睿儿有了功名再说。” 贾敏道:“睿儿有了功名,自然好挑选亲事,只是每常见人,总问起,我也不耐烦了。” 说毕,笑道:“还是老爷教导得好,咱们睿儿争气,谁家不想结亲?瞧薛家那样的,纵然他们家家资百万,未必有门当户对的愿意。说到底,除了门第,首先便是人品本事,有了人品本事,不必自己挑,就有人趋之若鹜。” 林如海道:“睿儿亲事,不必在这些人家里挑。” 贾敏闻言一怔。 林如海笑道:“这些上门来的,多是为了名利二字,原就心思不净,欠缺风骨,结亲于咱们而言是祸非福。睿儿的亲事,且再看看罢,虽说成家立业,但是男儿在世,也不必急着成亲,横竖睿儿是男子,年纪大些再议亲也无碍。” 贾敏点了点头,道:“老爷说得是,总要挑个四角俱全的。” 林如海却是头摇一笑,他虽然讲究门当户对,但是主要是深明礼义,并没有非要给林睿娶个无可挑剔的媳妇,他自己的女儿尚且不是⽩璧无瑕,何必要求对方完美无缺?何况,他⾝居此职,全然不用再从位⾼权重之家里挑选。 这些话林如海没对贾敏说,横竖林睿说亲最后决定的是他,他若不満,亲事也结不成。 黛⽟却颇不喜今⽇所见之杨茹,言行举止虽然可亲,总觉另有所图,若不是因为她是客人,自己早不理她了,哪里还由着她在姊妹兄弟间说笑。 第二⽇一早,黛⽟起得晚,天凉,她又觉有些不适,今⽇又不必上课,方先生前儿着凉了,故她懒懒地躺在 ![]() ![]() 黛⽟笑道:“丑儿最好了,等⼊冬了也如此才好。” 不知怎地,林智三岁生⽇过完,到了年下,一⽇比一⽇壮实,不似黛⽟虽比从前好了些,也不是大好,而林智却是大好了,先前弱症不在,⾝上火气极大,去年冬天和黛⽟一 ![]() 林智拍拍黛⽟的枕头,道:“姐姐放心,我还和姐姐一同睡。” 说笑间,青鹤⽩鹭等人捧着热⽔和⾐裳进来,道:“姑娘该起来了,老爷今儿休沐呢。” 一听此言,黛⽟翻⾝而起,笑道:“上回爹爹答应我了,要带我出门顽,我倒忘记爹爹今儿就有空。丑儿,起来了,姐姐带你出门。”林如海五⽇一休,常常还有人请他出门吃酒,多不带黛⽟过去,碰到他清闲是极难得的。 林智听了,果然 ![]() 姐弟两个梳洗完,去给林如海和贾敏请安,提及此事。 林如海当下便答应下来,和贾敏用过早饭后,便带着一双儿女出门,外面热闹非凡,贩夫走卒叫卖声此起彼伏,黛⽟还罢了,十分矜持,林智却是奋兴地大叫大嚷。 林如海哈哈一笑,命无数亲兵仆从小厮团团围着,自己一手牵着黛⽟,一手牵着林智,唯恐街上人多,被拐了去。想当初,若是甄士隐夫妇多打发两个小厮和霍起带英莲出门去看花灯,何至霍起小解,致使英莲被拐。 黛⽟年纪小,本就不被拘于家中,平常林如海带她出门,多是赴宴,鲜少行走于市井之中,此时看到两边琳琅満目,不觉眼花缭 ![]() 因见前面人山人海,黛⽟好奇道:“前头在做什么?” 听问,一个小厮立时过去打听,半⽇,回来道:“是崔盐商家在这里设擂台,和吴盐商家斗富呢。” 扬州一带盐商斗富之气极盛,每每挥金如土,引得万人空巷,黛⽟蹙了蹙眉,道:“我听爹爹说过,盐商家为了斗富,总有千奇百怪的法子,还有重金选丑,为了拔得头筹,便有人用酱油涂面晒黑,可是如此?” 林如海含笑道:“你记得不错。” 黛⽟脸上掠过一丝得意,问那小厮道:“这回两家盐商又出了什么主意?” 小厮早已打听得清清楚楚,笑道:“这回和以往不同,两家盐商附庸风雅,设擂台举办赛诗会呢,各自出了极多极贵重的宝贝,谁做的诗词好,两家都奖东西,比一比谁家的东西金贵,谁家的东西稀罕。” 林如海和黛⽟听了,眼里不由得闪过嘲讽。 林如海看黛⽟,笑道:“⽟儿近来也在学作诗,是否过去试试?” 黛⽟头摇道:“我才不去呢,有什么趣儿?再说了,读书又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不过咱们倒是可以去瞧瞧热闹,回来说给妈知道。” 林如海含笑答应,走到前面,果然是人山人海,擂台上崔盐商和吴越分作两旁,均是锦⾐华服,骄矜之气大盛,旁边还有他们请来的几个酸儒,倒是一副正人君子模样,但是林如海却知道,愿意成为盐商座上客的,没几个有读书人的风骨。在崔盐商和吴越两人的⾝后,各自站着许多小厮仆从,捧着托盘,上面皆用红缎覆之。 因四面熙熙攘攘,人越来越多,林如海低头对黛⽟道:“咱们到酒楼里坐坐,也能从窗户看到,不必和人挤在一起,免得腌臜气味熏了你。” 黛⽟早觉不适了,连忙点头答应。 ⽗子三人带着小厮避开人群,上了酒楼,偏生今儿都来瞧热闹,又是休沐的⽇子,酒楼里的雅间俱没了,林如海不愿欺人,正 ![]() 林如海一怔,问道:“尊主是谁?” 那小厮道:“敝主姓曾,名讳为明。” 林如海吃了一惊,随即道:“曾兄怎地竟到江南了?也不打发告知一声?” 说着,便笑对黛⽟道:“咱们有去处了。” 黛⽟听了,便知道林如海遇到了故人,只是这位曾明先生她却从来没有听林如海说过,不免诧异非常。随着林如海上了二楼,进一雅间,果见一位先生大笑站起,约莫四十岁出头,儒雅斯文,气度不凡,除了来请他们的小厮外,还有三四个小厮在一旁伺候。 黛⽟拉着林智跟在林如海⾝后,揣测曾明的来历⾝份,却见林如海拉着曾明的手,盯着他鬓边的⽩发,叹息道:“咱们多少年没见了?” 曾明笑道:“总有二十年了罢?” 林如海头摇道:“我今年四十,就是在咱们参加舂闱的那一年,再没见过。” 曾明呵呵一笑,道:“二十年不见,你这官儿做得倒好,我来扬州几⽇,时常听到你们家的事,你⾝边这两个孩子就是你的儿女罢?我原本想着依你的年纪,怎么着也该抱上孙子了,怎么儿女倒还年幼?” 林如海忙命黛⽟和林智过来拜见,道:“命中注定,也不算迟。” 曾明受了黛⽟姐弟二人的礼,想了想,摘下 ![]() ![]() 黛⽟和林智齐齐拜谢,转⾝奉给林如海。 林如海看了一眼,笑道:“你们曾世伯给的,只管收下,他不是外人。” 曾家和林家原非世 ![]() 其时宣康帝不愿错过曾明,偏生文人反对者众,宣康帝只好不许曾明参加殿试,但是同时,在那一年,赐了官职给曾明。他没考进士,因此不必避讳,但是有了实缺,依旧还能做官,可见宣康帝如何看重曾明了。不料曾明秉 ![]() 林如海最 ![]() 一时落座后,林如海忍不住道:“这二十年,你都去哪里了?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曾明命人烹茶送上,又命人要了几⾊细点摆在黛⽟和林智跟前,方答道:“大江南北四处走走,东至海外,南至群岛,北至冰川,西去波斯,倒是见识了极多。” 林如海皱眉道:“二十年都在外面?” 曾明点了点头,笑道:“也不是没有回过家乡,只是相隔千里,难通书信。我去年在京城停留了几个月,听闻令公子在京城大出风头,惹得许多人家蠢蠢 ![]() 林如海一愣,道:“才来扬州几⽇,就要走?” 曾明笑道:“留在扬州也没什么趣儿,我去瞧瞧别处的风景去。不过,在离去之前,我将家眷安置在扬州,劳烦你多照应些。” 林如海奇道:“你我之间,何必如此生分。只是,如何安置在扬州?”曾明籍贯并非江南,而是山东,若是安置家眷,应该送回本籍才是,因此林如海听了曾明的话,心里顿时満腹疑团,当即开口询问。 曾明苦笑一声,道:“你道我为何将他们安置在扬州?还不是因为在我们家那里做知府的,是你我当年的同科,许飞。” 林如海听了,面⾊一变。当年上书不让曾明参加殿试的人便是这许飞挑唆的,说起来,许飞和曾明还是中表之亲呢,不过许飞年长曾明近二十岁,曾明年纪轻轻,将要金榜题名,而他鬓发却⽩,不由得心生妒忌,拿着曾明之⽗曾晋的名讳阻止其试考。不知不觉二十年了,许飞也从一个同进士做到了知府之位。 林如海叹了一声,道:“难怪你不愿回原籍居住了。只是长安城中,未必没有你的至 ![]() 曾明头摇道:“京城风云迭起,我怎能放心?倒是这里清静得很,即使你不在这里,我也意 ![]() ![]() 林如海正⾊道:“放心,有我一⽇,便没人欺凌府上。” 曾明一笑,说道:“你的脾 ![]() 林如海道:“带着两个孩子出来顽。” 曾明道:“谁能想到你竟有这样清闲的时候。你这两个孩子倒好,叫什么名字?”彼时外面锣鼓齐鸣,丝竹之声不断,已经开始出题了,且已奖过一次了。此酒楼离擂台最近,就着窗口便能将台上诸般事物看得清清楚楚,亦听得十分明⽩,曾明见黛⽟和林智自己挪着椅子到窗前,各自踩着往外看,⾝后都有小厮相护,不觉会心一笑。 林如海转头看到,见有小厮看着方罢,笑道:“小女学名林慧, ![]() ![]() 曾明正 ![]() 黛⽟一看,吴越和崔盐商⾝后各自揭开了一个托盘,走到人前,其中吴越⾝前的托盘中金光灿烂,崔盐商家的却是⽟⾊晶莹,黛⽟只能看得出一个是金,一个是⽟,但是看不清是何物,不 ![]() 林智理直气壮地道:“看不清。” 黛⽟莞尔道:“看不清,你要什么?我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件。” 林智头摇晃脑地道:“我就要,姐姐,姐姐给我赢来。” 旁边小厮笑道:“姑娘,二爷,那托盘上面一个是累丝金凤,一个是⽩⽟九连环,倒都是极精巧的东西,金凤上面攒着极多的珍珠宝石。” 黛⽟不屑地道:“谁还当宝贝不成?”她知道丑儿年纪小,见什么喜 ![]() 黛⽟早就学作诗了,腹內更有无数诗词歌赋,林如海拿来一看,虽然布局精巧,终究年纪太小,不够深意,给曾明看了一回,命人送下去。 曾明道:“你这女儿倒是个有才华的,小小年纪,做得这样好。” 林如海得意地道:“不是我自夸,天底下没有几个人的才气能比得上我这个女儿。不过,她年纪小,再过几年,恐怕你我的诗词都不及她。”回想黛⽟小小年纪进了贾府,几乎无人教导的情况下,依旧做得风流灵巧之句,林如海暗暗叹息。偷来梨蕊三分⽩,借得梅花一缕魂,何等风流别致。一年三百六十⽇,风刀霜剑严相 ![]() 不料黛⽟并未夺得第一,只得了第三。即便是第三,台上也有彩头,送诗过去应赛的小厮捧来,众人看时,却是金丝银线织的香囊一个,织出花卉草虫,出自吴家,一个是小小的⽟坠一个,雕作葫芦之形,乃是崔盐商家所出。 黛⽟从小常得赞誉,自恃奇才,今⽇并未夺得头名,顿时沉下脸来,颇为不悦。 林如海素知黛⽟的 ![]() 曾明也笑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会作诗呢。” 黛⽟听了他们的安 ![]() ![]() 一时外面台上又出了题目,托盘揭开,吴家的托盘上乃是一具短琴,乃是古物,林如海站在窗前看到,眼前顿时一亮,笑道:“⽟儿该学琴了,我正说家里的不好,再给你寻一具更好的,不曾想,吴家的却是古物。” 黛⽟不以为然,道:“古物也好,新琴也罢,只要能用,就是好琴,再说,爹爹何等⾝份,怎能去和他们争夺这份彩头?我才不要呢!明儿爹爹寻上好的木头,请⾼手匠人给我做一具即可。” 林如海一笑,依了她。 吴崔两家如何斗富争锋,他们在窗內看得一清二楚,林如海看了半⽇,见他们最后的彩头竟然送上玲珑宝塔珊瑚宝树,忽而道:“有这些心思手段只为了面子,倒不如用这些钱救灾济贫。我好生想个法子,叫他们出一笔银子才好。” 曾明在一旁听了,笑道:“你办事,他们还能不出钱?不过听说闽南沿海一带常有海啸,蹋糟生民,又有倭寇扫 ![]() 林如海道:“处处天灾人祸,哪里不要银子?圣人也缺钱。听你这么说,我倒有了一个极好的主意,须得上书给圣人才好。你且在扬州多留几⽇,咱们再聚一聚,你们现在住在哪里?总得让我们认认门才好。” 曾明笑道:“今⽇不早了,等你下回休沐,我下帖子请你。” 林如海听了,答应不提。 待两家斗富毕,人群渐少,林如海方同曾明挥手作别,带着儿女回家,让黛⽟和林智去找贾敏,自己径自去了书房,又亲笔写了帖子命人去请所有大小盐商。 吴越和崔盐商斗富,各擅胜场,竟没能分个⾼低,心中抑郁不乐,不想才回到家中,便接到林如海的帖子,不知所为何事,忙换了⾐裳,收拾一回,坐车往林家来, ![]() 第059章 大家彼此见过,皆不知林如海唤他们来为何,随着鸣琴至林如海外书房。少时,只见林如海缓缓走来,⾝上仍是半新不旧的家常⾐裳,并无半点官威,众人心中登时一宽,思及林如海为官多年,从不曾对他们伸手,想必今⽇亦无大事,忙都起⾝见礼。 林如海摆了摆手,道:“诸位请坐,不必多礼。”又命人倒茶。 吴越等人见林如海面带忧⾊,有些神思不属,遂乍着胆子开口道:“林大人今⽇唤我等前来,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若有,不妨说出来,咱们大家商议商议。” 其余人等连声称是,虽然林如海在任时他们比往常少挣许多钱,各处俱有盐官巡查,但是林如海从不勒索他们,除了每年三节两寿他们自愿送礼外,不得丝毫,他们省下来的银子也,⾜以抵消那些了,因此竟是舍不得林如海离开,谁知道下一任会不会和甄应嘉一般,动辄捞取几十万两银子,还不是都从他们⾝上来,他们再哄抬盐价。 林如海叹息一声,遣散房中众人,只留何云,轻声道:“听闻各处天灾人祸,国库银子竟不够,圣上愁得不得了,虽然无意吩咐本官去想方设法缓解,但是食君之禄,本官焉能冷眼旁观?本官倒想着替圣人分忧,好叫圣人对咱们扬州另眼相看,觉得咱们扬州人心底良善,或有赏赐也未可知,偏生前几年到处打仗,又要进上,如今没有余钱了。” 能做到千万大商,百万小商,在座的没有一个傻子,况且林如海开门见山地开口说明其意,他们反而喜悦,不似旁人总是拐弯抹角最终冠冕堂皇,掩不住要钱的心思。 吴越迟疑了一下,问道:“不知所需几何?” 因吴越连续多年孝敬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又得圣人十分倚重,兼之他又会做人,扬州一带的盐商都以他马首是瞻,闻得他问,忙都点头。他们素⽇挥金如土, ![]() ![]() ![]() 想到这里,众人忍不住眼热心跳。 林如海看在眼中,知道他们已经动了心,遂道:“各项花费所需几何本官不知,但是不管孝敬多少银子,总是咱们的心意,料想圣人只有 ![]() 吴越同崔盐商等 ![]() 林如海暗赞众人都是聪明人,全然不必自己费尽 ![]() 林如海长叹一声,神情落寞。 吴越笑道:“我们虽是商贾,却也心怀大义,别的没有,银子管够。林大人这些年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愿意效仿大人,略尽绵薄之力。” 林如海听了,不由得笑容満面,问道:“不知诸位能集银几何?” 吴越听得林如海并不十分要求他们,笑道:“今儿赛诗会我便花了不下上万之巨,家里的金银堆积如山,算得什么?若是能得圣人青睐,彰显盐商大义,我一人愿意出二十万两⽩银,十万石⽩米,绝不掺杂一点儿陈粮旧米。” 见吴越一人就出这么大一笔,其他人哪里肯落后,崔盐商瞥了吴越一眼,哼了一声,朗声道:“林大人,我愿意出二十五万两⽩银,十五万石新米。” 两人竟将斗富的心思用在了这里,攀比起来。 林如海暗笑,巴不得如此,与其让他们用来斗富,倒不如去救人,也算是替他们积德行善了,横竖自己又不贪图一文半个。 吴越听了崔盐商说的数目,面上骤然掠过一丝不悦,他和崔盐商争锋已久,崔盐商却又和海盐商 ![]() 一万两⻩金便是十万两⽩银,折合下来,他比崔盐商多出了一万五千两。 此时米价七钱一石,一万石是七千两,五万石是三万五千两,崔盐商比他多出五万石⽩米,但是却少了五万两银子,因此,还是他剩了一筹。 崔盐商闻言,面⾊登时一沉,二十五万两⽩银,十五万石新米,已是他能出的极致了,毕竟自己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今年又要建新园子,年底又要孝敬太子殿下,明年年初又要嫁女儿。不过一万五千两算什么?不拘哪里省出一抿子就出来了,因此崔盐商断然道:“吴兄比我多出了一万五千两,因此,我再加一千五百两⻩金。” 吴越看了听一眼,却也知道自己不宜再往上添加了,不然越来越多,非自己所能承受。 林如海沉 ![]() 一语未了,吴越和崔盐商慌忙向林如海还礼不迭,连称不敢。林如海是什么人物,那是管着他们的盐运使,又是正经科甲出⾝的官宦,他们如何能受其礼。 林如海正⾊道:“两位出此巨资,为国为民,如何当不得本官此谢?本官为的是能得到两位救济的百姓,而不是为了自己。此次得此银,本官势必上书御前,想必圣人知晓,亦对两位有所褒奖。”就算宣康帝想不到,他也要在折子里建议,和银子相比,几句褒奖算什么?别瞧着盛世太平,海晏河清,实际上林如海却知道亦是千疮百孔,处处花钱,国库里能用的银子极少,往往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愁得宣康帝⽇夜不安。 林如海直到如今还记得,九皇子从宣康帝接手后,国库里仅剩区区数百万两银子,他抄了好几个豪富之家,又私命心腹门人赚了各家建造省亲别墅抬⾼的砖木瓦石之钱,方才应过头一年各处为难。因此,林如海明⽩,宣康帝看到这些银子,定然是十分 ![]() ![]() 一句话说得吴越和崔盐商眉飞⾊舞,強按着心中得意,嘴里谦逊非常。世人常说士农工商,别看许多人面儿上对他们恭恭敬敬,实则是畏惧他们财势,哪里如林如海这般真心实意?若是真得了圣人的褒奖,那可真是能 ![]() ![]() 别人见状,自然不甘落后,海盐商等人忙开口道:“林大人,怎能忘记我等?” 林如海心中一笑,面上故作诧异,道:“诸位也要出钱?” 海盐商点头道:“我的生意不比吴、崔两家逊⾊,他们既如此之多,我焉能不出?因此,我也出⽩银二十五万两,新米十五万石,另外再加上一万斤盐。” 淮扬盐商攀比之风极盛,见三人如此,其他人亦争先恐后,千万大贾所出数目与之不相上下,百万小商亦出十万有余,林如海命何云亲笔统计,共计⻩金一万一千五百两,⽩银三百余万两,新米六十万石,盐五万七千斤,另有⾕麦十余万石。 林如海喜道:“圣人正愁没有银子建造海防,见了这些,必定 ![]() 接着,一叠声地向众人道谢,又将名单与他们一一过目,道:“这张清单本官必定递到圣人跟前,到那时,诸位只管等着圣人的褒奖罢。” 众人见林如海如此郑重其事,而且言明前程,无不喜笑颜开,満心 ![]() 等他们走后,何云忍不住道:“大人怎么知道开门见山地说,他们肯出银子?难道他们不知今儿出了银子,⽇后大人再开口,他们不给的话,便是得罪了大人?” 林如海正在看清单,不答反问,道:“你说我就任几年,几时问他们要过银子?” 何云一愣,随即露出一丝钦佩之⾊,道:“卑职跟着大人多年,从不曾见大人向下面要银子,反倒是他们每逢三节两寿,卯⾜了劲儿地孝敬老爷。还记得今年二月女公子过生⽇,原没大办,偏生他们送的礼物一个比一个金贵,其中吴家便送了一串价值千两的宝珠。” 何云暗暗好笑,这些人让他不知说什么好了。从前的盐运使要钱多,他们心疼,恨不得早点儿离开,离开时更加心疼不已,好容易养 ![]() 林如海笑道:“便是因我从不曾伸手要钱,故今⽇初次开口,他们十分愿意,给我这份颜面。再者,他们料定我不似旁人那般,年年要钱,最要紧的是我说了,要将他们的名字送到御前,这于他们而言,乃是天大的体面,如何能不踊跃?” 何云思及盐商有财无权,当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不觉沉默不语。 林如海亲自收好清单, ![]() ![]() 何云満口答应,道:“大人打算何时上折子?” 林如海道:“明⽇一早,此事耽误不得,早一⽇⼊了国库,早一⽇用到百姓⾝上。”林如海苦笑不已,说是用到百姓⾝上,谁能说经手的员官清廉如⽔?必定仍是中 ![]() 何云点头,此次得银数百万两,不是小数目,理当如此。 料理完此事, ![]() ![]() 林如海笑道:“见他们斗富,不免想让他们将银子用到实处。” 斗富一事贾敏已听林智说过了,他小小年纪,倒将场面仿得惟妙惟肖,虽然说话断断续续。他还特特把黛⽟赢来的一个金香囊和⽟坠子拿给自己看,黛⽟却是蔫头耷脑,因她未夺魁首,便跟林智许诺说等她长大了,诗词做得好了,一定赢最好的彩头给林智顽,喜得林智合不拢嘴。那一首诗贾敏已经看了,以黛⽟的年纪,实在是难得得很。 贾敏道:“老爷别太为难自己,能得咱们尽心,不能得,也无碍,横竖圣人并无此意。” 林如海笑将今⽇所得数目告诉了她,此事他无意瞒着外人,故而也不避讳,相信吴越等人做了此等好事,亦是恨不得大张旗鼓,天下皆知,自己得了好处,又是为国为民,不必太过计较,再说,他们得了脸面,说不定将来把斗富的钱都孝敬上面呢。 贾敏忍不住道:“为了这些钱,难为老爷了。” 多少读书人口不言财,他们家虽非如此,却也不甚看重,反倒更喜诗书字画,因此贾敏知道林如海因为这些钱谢过诸位盐商时,心里颇不是滋味。那些盐商再有钱,又哪里比得上林如海的清贵。 林如海却笑道:“何曾为难?为国为民,此为小道而已。” 说到这里,林如海叹了一口气,満心苦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点子银钱于国于民,不过都是杯⽔车薪,唯有百姓的⽇子好了,丰⾐⾜食,方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可惜,这样的场景他是看不到了。 贾敏料想他心里想到了不悦之事,正 ![]() 林智捧着肚子道:“什么时候吃饭?我和姐姐饿了。” 黛⽟听了这话,忍不住斜睨他一眼,手指头点了点他额头,道:“丑儿,你这话好没道理,我几时说饿了?明明是你自己饿了,我今儿在酒楼里才吃了点心。以后你跟爹爹妈妈说话,不许撒谎哄人,叫我知道了,明儿背两篇诗词。” 林智立即抓住黛⽟的手晃了晃,央求道:“好姐姐,快饶了我罢,我一看到诗词就觉得头痛,姐姐疼我一疼。” 林智天资并不比林睿和黛⽟差,只是他懒, ![]() 贾敏出来进去,又常和京城书信往来,早看尽了子孙无能所带来的危机,哪里能容忍自己的儿孙如此,因此,从小到大,几个孩子她都是十分谨慎,常常以正理熏之,唯恐他们厌恶了读书,再也扭转不过来。 黛⽟想了想,对林智道:“你若好好的,明儿就不背。” 林智不知黛⽟话里的取巧之意,明儿不背,未必后儿不必,因此他笑嘻嘻地应了,还当黛⽟已经答应他了,再也不会督促他诵读诗书。 林如海和贾敏见林智又被黛⽟哄了,不觉失笑,贾敏开口道:“瞧他们姐弟两个亲厚得什么似的,智儿倒听⽟儿的话,平常睿儿在家时,就没见他们这样亲密。” 许是因为上辈子他们便是姐弟,今生再续亲缘,林如海对此十分欣 ![]() ![]() 因今⽇等候林如海,故午饭吃得晚,贾敏忙命人送上来。 寂然饭毕,大家漱了口,坐在外间一起说话,不多时,林智便是昏昏 ![]() ![]() 贾敏好笑道:“这孩子,就知道和他姐姐亲近,睡得这样 ![]() 黛⽟得意地道:“谁叫我是姐姐呢,不和我亲近,和谁亲近去?” 林如海莞尔一笑,掰开林智的手指,贾敏方抱他离去。 黛⽟忽然一眼瞥见林智落在地上的⽟葫芦坠子,捡起来拿在手里,想起林如海要给自己买一具短琴,不觉转头看着林如海,笑意盈盈地道:“家里没有女儿用的琴,爹爹弹琴给女儿听好不好?等女儿学会了,女儿天天弹给爹爹听。” 贾敏安置林智午睡回来,听黛⽟说了这话,笑道:“我也有些时候没听老爷一展琴技了,不知今⽇我们娘儿两个可有耳福?” 林如海一笑,満⾜ ![]() 一行人移步园中,林如海命人取琴,设在案上,焚香净手,拨动琴弦。琴声如同流⽔一般从指尖淌出,先轻后重,旋即大开大合,瀑布三千,飞流直下。 黛⽟托腮静听,只觉得心 ![]()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绕梁三⽇不绝。 黛⽟忽然叹了一口气,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什么曲子?”她时常跟着林如海和见贾敏夫妇外出,琴曲听了不下数十曲,却都不是今⽇林如海所弹。 林如海见她学大人做叹息之状,不 ![]() 黛⽟听到这里,便知是林如海所做,她乃是林如海亲自教养,林如海素⽇所做的诗词歌赋,她皆能倒背如流,因此并不觉如何诧异,反倒是贾敏笑道:“老爷的琴艺越发精进了,我们虽不曾爬山涉⽔,却能听出其中深意。⽇后⽟儿学琴,竟是老爷亲自教她罢,我也好倒退一 ![]() 林如海回望贾敏,头摇道:“我公务繁忙,他们兄弟姐妹皆是你言传⾝教,我才能教多少?何况⽟儿是女孩儿,终究还是由你教导。 贾敏眼波流转,含笑应是。 黛⽟走过来坐在林如海⾝边,道:“这还不容易?爹爹繁忙时妈妈教我,爹爹不忙时爹爹教我,爹爹妈妈的本事我都学了,那才好呢。方先生说,学无止境,天底下有许多我都不懂的呢,爹爹是先生口中的才子,我更该随爹爹学习了。” 贾敏叹道:“你若是个男儿,该当何等才气横溢?偏生是个丫头。” 黛⽟学作诗时,偶有佳句,贾敏见了,深为纳罕,又不自 ![]() 因此,贾敏对待黛⽟格外严厉,常常嘱咐她莫要在外人跟前显摆。 黛⽟撇了撇嘴,心中不服,不是男儿又如何?和她同龄的哥儿,又有几个如她这般?她经林如海陶冶教育,遂向林如海道:“爹爹,妈妈嫌我是个丫头哩!” 言语虽是告状,然而黛⽟眉梢眼角却全是笑意,没有一点儿怨气,贾敏不觉一笑。 林如海摸了摸她的头,又轻轻理了理她鬓边的碎发,笑道:“你⺟亲担心你,可不是嫌弃你,你常常在外面走动,看看别人家的女儿如何?哪有你自在?若是你⺟亲迂腐,你早和她们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黛⽟想到自己在姐妹中说起在外面的见闻,她们总是对自己羡慕非常,瞬间明⽩自己的处境比她们強了不止十倍。见惯了外面的风景,又怎能愿意永远闭门不出?即便出门,也只是行走于內院花园,瞧不到墙外半点四季之⾊。 贾敏道:“我只怕你如今惯了,将来満心痛苦。” 又说了几句话,黛⽟略觉疲倦,贾敏命人送她去午睡,转而对林如海道:“老爷这般常带她出门,将来可怎么好?她又是个心⾼气傲的,懂得多了,难免不愿受到拘束。” 林如海听了,情知贾敏担忧黛⽟将来的夫家容不下她的才气,又恐她如今学习四书五经,⽇后出阁却不能再学,未免失落,沉 ![]() 贾敏叹道:“只盼如此了。只是,若不如此该当怎样?” 林如海笑道:“那还不容易?给⽟儿寻一个体贴她的女婿,咱们女儿与世俗女子不同,虽然世人瞧不过去,然则未必没有人懂得⽟儿的好处。” 贾敏听了,不 ![]() 林如海笑道:“你既知道,还急什么?⽟儿还小,等她十来岁后若还是这个 ![]() 贾敏道:“如何不急?前儿娘家回礼,我看了⺟亲的书信,又是満纸夸赞宝⽟之语。咱们知道宝⽟是个什么 ![]() ![]() ![]() ![]() ![]() 儿女长进,家百来求,贾敏心中自是得意非常,然而别人家求亲他们拒绝了也就拒绝了,横竖没有因为结亲不成就结仇的道理,唯有贾⺟是生她养她的⺟亲,她记得⽗⺟恩德,即使如今厌恶荣国府,仍不愿和老⺟亲翻脸。 贾敏不觉又想起了那个梦,梦里到底她看到了什么真相?自此以后,绝了和娘家来往的心思?偶然夜午梦回之际,她又总觉得对不起黛⽟,更对素未谋面的宝⽟厌恶非常。 虽说贾⺟溺 ![]() ![]() ![]() 听了贾敏这么一篇话,林如海淡淡地道:“横竖咱们远离京城,岳⺟鞭长莫及,只要咱们不允,他们总有等急了的时候,到那时,自然而然便不来烦你了。” 贾敏道:“宝⽟只比黛⽟大一岁,按着⺟亲的意思,未必不能等几年,反倒是咱们的⽟儿长大后,不好等得年纪太大,毕竟哥儿们成亲晚几年无碍,若是女孩儿,再等几年,岂不是老姑娘了?罢了,孩子还小,再拖五六年也还使得。” 林如海笑道:“正是,你别只在意这些了,曾家在此安居,你可听⽟儿说了?” 贾敏忙道:“我听⽟儿说曾家世伯,她又学了你们说的话,我便知道了,礼物早已打点妥当,只等着送过去,然后再去拜见。曾先生是老爷的好友,虽不是官宦,可曾老爷当年却也做到了三品官呢,咱们也不能怠慢了曾先生和曾太太。” 林如海点头道:“我料想这两⽇他们就要上门拜见,咱们倒不必急着送礼。” 次⽇,曾家果然打发人来送礼,又送了拜帖,贾敏回了帖子,当⽇曾太太便带着一双儿女前来拜见,彼此相见,第三⽇贾敏又请客,她和曾太太一见如故,自不必细说。 而林如海则忙着点清银两数目⼊库,同时将亲笔写的折子快马加鞭送进京城。 因折子十分要紧,昼夜兼程,不到十天就送到了京城。 每年⼊冬,国库耗费极大,宣康帝正在愁今年的花销,忽然见到林如海的折子,又见夹带其中的清单,折子送出时,诸位盐商已先将金银送去,因此林如海便先在折子上写了一笔,宣康帝顿时大悦,唤来太子给他看,问道:“你看如何?” 太子看了一遍,称赞不已,道:“盐商巨富,世人皆知,若能得其银两,不知道造福多少百姓。⽗皇,我看林大人的提议甚好,不过就是劳烦⽗皇亲笔褒奖,赐下一副墨宝,或者一个匾额,不知道他们如何 ![]() 太子忍不住笑了,林如海果然不拘一格,若是其他官宦,说不定早就鄙弃商贾了。 宣康帝听了,踌躇道:“士农工商,若如此褒奖他们,岂非对士农不公?”宣康帝眼下虽缺银子,实际上从心里不大看得起商贾,宣康帝最看重的乃是林如海这般的读书人。 太子听了,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展开,忙笑道:“依儿子看来,什么与民争利?盐商也好,寻常的行商也罢,他们并不是不劳而获,千里迢迢倒卖货物,耗费人力物力,只是他们所得大巨,便被人认为与民争利罢了,实不知商贾此举也算是造福万民了。” 这番话宣康帝倒觉得新鲜,不由得问道:“这话怎么说?” 太子恭恭敬敬地将折子送回御前,然后笑道:“各地土仪不尽相同,若没有商贾,如何流通于市?北疆需要江南的米粮丝绸茶叶瓷器,江南亦需北疆的马匹⽑⽪等等,单靠自己,如何千里迢迢地去采买?商贾倒卖,虽说获利极多,却终究方便了许多,百姓不必奔波千里,亦能各取所需。何况,商贾获利多,税亦重,国库岂不是多了进项?因此,咱们大可不必十分鄙视他们。就拿着这一次来说,⽗皇为了国库的银子急得不得了,谁又能替⽗皇分忧解难?林大人说服盐商送钱,便是其义,义只一字,何必因为他们是商贾⾝份,就小瞧了他们?” 太子暗暗叹息,只要有用,不管哪一行的人,都是人才,何必太过计较⾼低贵 ![]() ![]() ![]() 太子如今还不是皇帝,所有心思只能掩下,不敢露出丝毫,免得惹宣康帝忌讳。他现今只想着等到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时候,然后听依照自己的心意,缓缓地改正从前的规矩礼法,让百姓的⽇子好过些,能,固然好,不能,也是尽心了。 宣康帝想了想, ![]() 太子笑道:“一道旨意几句褒奖,却解了⽗皇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 宣康帝听了,沉 ![]() 林如海孝敬上来的几百万两银子和几十万石粮食,用来赈西海沿子的灾情绰绰有余,还能发往闽南,修建海防,训出一支精锐⽔师。 最终,宣康帝只择了四位大盐商赏了匾额,上书义商二字,并加盖玺印,其中包括吴越和崔、海两位盐商,其余大小盐商只在圣旨中点名道姓,极口夸赞一回,赏金⽟如意各一柄,奉旨前去提取钱粮的钦差念完,整个扬州城沸腾起来,无数商贾奔走相告。 林如海忙得不可开 ![]() ![]() 吴越等盐商磕头谢恩,毕恭毕敬地将匾额挂在门上,张灯结彩,摆酒唱戏,天魔之音响彻扬州城,面上洋洋得意,尽是喜悦之⾊,经过此事,他们这些做商贾的也能昂首 ![]() ![]() 他们虽然有钱,但是很多东西都不敢大张旗鼓地享用,贫苦庄稼人能穿戴的,他们就不能。当然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并不在意他们私下里如何,他们平常也是样样都穿戴的,可是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如今,圣旨里已经言明了,额外特许他们这几家得了匾额的大盐商用,金银珠翠可上头,绫罗绸缎可上⾝。 吴越心想,横竖银钱于他们来说唾手可得,以后年年都要孝敬些银子才好,说不定圣人龙颜大悦,准许他们家的子孙不必等到三代以后也能参加科举呢。 听了吴越的想法,崔盐商等人都觉得有理,再多的钱买不到正经科举的名额,捐的官儿如何能比得上科甲出⾝的进士老爷?他们如今连带子孙虽然读书识字,但也仅限于读书识字,哪怕満腹经纶,才气胜仙,只要家中有人经商,三代子孙不得参加科举。偏生做了盐商,只能一代一代地继续做,代代都是商户。 林如海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回报诸位盐商而建议宣康帝褒奖他们的举动,竟然惹得他们心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这些盐商有了钱,便想着功名权势了。 扬州城中又因此掀起怎样的风浪,影响深远,黛⽟此时一无所知,十月十五是杨茹的生⽇,她初至刘家,刘瑛少不得嘱咐刘太太给杨茹做生⽇,在刘芳以往过生⽇的旧例上再添些东西,谅岳家知道了也挑不出什么不是来。 杨茹背负着⽗⺟之命而来,来到江南后,常听人夸赞林家长公子如何俊俏,如何有才华,又说林家如何清雅,如何富贵等等,因此给黛⽟的帖子是她亲笔所写。 Www.UqIxS.Cc |
上一章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下一章 ( → ) |
未滿18岁者請勿進入红楼之林如海重生免费阅读全文!可在線閱讀下載,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删最新章节全文言语精辟,文笔娴熟,精彩章節不容錯過!油漆小说网是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未删阅读首选之站,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广告精心整理出未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