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18岁者請勿進入布拉格之夜文集无删节免费阅读 |
![]() |
|
油漆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布拉格之夜文集 作者:布拉格之夜 | 书号:8887 时间:2015/1/7 字数:4808 |
上一章 书生们的去处 下一章 ( → ) | |
一 关于万卷楼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会想到一个叫陈寿的人在那里写完了《三国志》这部千古流芳的著作。然而此万卷楼绝非彼万卷楼,同名不同地自古使然,然而丽江的万卷楼远远比陈寿的万卷楼要⾼明许多。惟一所相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云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书生。 万卷楼是整个丽江古城最雄伟的建筑,这个建筑将会因为这个古城的华丽与古朴而声名远播。在这个纳西族与中原文明精神气质联系的纽带上,古往今来的故事似乎在倾诉着书生们的历史童话。 据考证,这栋奢华的蔵书楼是元代纳西族自治首领木增⽗子所建立,至于如何修建以及如何施工,这些都无从可考,惟一所能说明的,就是这栋楼在当时来说,在整个云南省都是首屈一指的蔵书楼。 当年的万卷楼里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众多被木土司请来的中原通大硕儒们在烟雾缭绕中教授着中原文化的精髓。一栋宏伟的三层楼建筑,按照当时的说法,一楼读书,二楼蔵书,三楼写书。如此的设置确实给当时的文化繁荣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硬件设施。 文化的繁荣于是成了整个古城繁荣的最初动力,在木府那座⾼广气派的石牌坊之前,熙熙攘攘喧嚣的街道上极尽一个时代的繁华,车⽔马龙人来人往,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变得无比光滑,而参天古树正在晚霞的映 ![]() 在那个突然繁荣的时代,所有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文化人的⾝上,于是徐霞客、董其昌、顾炎武这些各个时代的大学者们在这栋奢侈的书房里来了又去了,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和观点,带去了对整座城市的思考和了解。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我所知道确实是极为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中原文明对于少数民族文明的极大影响。或许是我个人所受的思想教化,但是这种文明的渗透,在万卷楼我确实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木氏⽗子在丽江的统治,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文治。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权政常用的武治。他们深深懂得社会教化的重要 ![]() ![]() 二 似乎所有的读书人都钟 ![]() 范钦晚年做云南右布政的时候,曾经到访过这座恢宏的蔵书大楼,并发出“有几家如此奢华,汗牛未能充栋”的 ![]() 关于蔵书的渊源,在国中似乎无案可查。这个历史是一个极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关于少数民族贵族或是知识分子蔵书,万卷楼的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是木氏家族却没有像范钦那样封闭,他们的蔵书完全是大众化的一种广义阅读,一种中原文明的⾼度普及。如是公益的图书馆雏形对于整个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无论是凯撒的书房还是拿破仑的阅览室,抑或是安第留斯的书山卷海,这些弹奏着人文精神的音符的客观个体,在整个历史中都扮演着一如灵魂般的角⾊。 当我走到有些看似破败的楼梯上时,一股文化传承的力量袭面而来,东巴文化的冲力和张力再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面数种民族文字的经典之作在里面保存完好,各类教派的经卷都供奉其中,文化的平等 ![]() ![]() 万卷楼下面⾼⾼的牌坊上有一个字样,天雨流芳。关于这四个字的解释,按照当时典籍的最初记载,最贴切应该是纳西语“读书吧”的音译。天雨流芳,浩然磅礴的王者之气跃然于文字之上,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却被中原文化的浓重与东巴文化的宽容围绕成了一个极为宽厚的城池。零碎的屋舍与濡 ![]() 很多年之前,我曾经 ![]() ![]() 这种人文气质的损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损失,更是我们这一代文化的缺失,当文化形成断层的时候,我们的时代正在面临着一种极大地威慑和挑战。 三 在读书人的心中,书房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国中的读书人而言,书房在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是无可取代。 而在书房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蔵书。 蔵书的历史应该和图书馆历史相吻合,最早的图书馆应该是托勒密·索特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立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和雅典的亚里士多德图书馆几乎同年代并且同样雄浑壮观。托勒密二世对于图书馆的成就最大,他完成了一部如何管理图书馆的著作——《书论》,他当之无愧的是图书馆学的创始人,他在文化史上的辉煌业绩在千年之后受到了英国诗人雪莱的⾼度赞扬,称其为“众王之王” 据史记书载,这个辉煌的图书馆蔵书有七十万卷之多。并且在一开始创刊就带有际国 ![]() ![]() ![]() 我猜想,那些一开始哭哭啼啼的商客肯定没有想到,他们这些被迫上 ![]() 欧洲的图书馆学极为兴盛。著名的都柏林文学奖就是由都柏林家国图书馆设定的,这种这种文化传承本⾝就带有一种文化经典的延续。到了近现代,罗斯福图书馆和戴⾼乐图书馆等总统图书馆相继诞生,而在国中的蔵书,却完全处于一种人私的状态。 我本人喜 ![]() ![]() 所有的蔵书家都会面临一个尴尬境地,那就是自己的蔵书被人提出要借走。这是任何一个蔵书家都不能避免的。我有相当一部分图书沦落到这种境界,经常被人借走,然后就是一去无还,七催八促终于等到还的那天,书的样子已经惨不忍睹,不知在别人家里受到怎样的害迫!封面多出五六种不知从何而来的颜⾊,整本书像是被迫做了汉 ![]() 曾经去一位朋友家,那位朋友家中蔵书也是极为可观之数。放眼望去丝毫不逊⾊于任何一家中等档次的图书馆。文化和知识的冲击力在整个并不宽敞的屋子里回 ![]() ![]() ![]() ![]() 我自己的书房则没有这般豪华,枕边 ![]()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是一位记者描写陈应松老师书房的新闻稿件。斗室里面蔵书极为繁多,书桌上摆着平时需要的文具和工具书,唯一 ![]() ![]() 四 费尔巴哈说过,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拥有最虔诚的信仰。这种信仰,我认为是书和图书馆。这两者是所有读书人必须要嗜好的。 国中关于纸质蔵书的历史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至于其他形式的蔵书年代更加久远,而西方历史上关于蔵书最早的记载则可以追述到伊力亚特的远古时代。但是所有的蔵书者都面临一个取舍 ![]() 我曾经和一个写作的朋友谈到了蔵书取舍 ![]() ![]() 我有一位多年同学,其⽗亲原来是当时的“大右派”家中蔵书无数,文⾰期间经过多次蔵匿才幸免于难。文⾰结束后老人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再加上儿子出生较晚,晚景极为凄凉。数年前竟然在晚上不幸离世。我同学的⺟亲是一个家庭妇女,我的同学在外地读书,面对一屋子的手稿和蔵书,我很难想象这个⺟亲会做出如何的选择。 所有的蔵书家都厌倦蔵书的⾼度专业 ![]() ![]() ![]() 更多的知识分子选择了来访,整个万卷楼于是就成了文化的纽带,它已经超越了所有图书馆的概念,更多的读书人成了先知道万卷楼,然后再知晓木府,最后才是丽江这座城市,城以楼名,楼以书名,而书的主人正是城的主人。如此的循环,如此的关系,确实是文化的一个奇迹。 我惟一知道的国学大师钱穆曾经在抗战烽火之时来到了万卷楼,他在此写下了《国中史学名著》这部惊世之作,然而他对这座楼的蔵书也发出了如下的 ![]() 当沉醉的夕 ![]() ![]() ![]() |
上一章 布拉格之夜文集 下一章 ( → ) |
未滿18岁者請勿進入布拉格之夜文集免费阅读全文!可在線閱讀下載,布拉格之夜文集无删最新章节全文言语精辟,文笔娴熟,精彩章節不容錯過!油漆小说网是布拉格之夜文集未删阅读首选之站,布拉格之夜文集无广告精心整理出未删节。 |